管材的生產往往采用擠壓成型,從國際上來看,對于軟金屬如鎂、鋁、銅等的管材擠壓成型已經有較為深人的研究,約在1797年,英國人布拉曼就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臺用于鉛擠壓的機械式擠壓機,并取得了專利。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對建筑、運輸、電力、電子電器用鋁合金擠壓型材需要量的急劇增長,促進了鋁合金管材擠壓工藝的迅速發展。2005年全世界擠壓鋁材產量約1100萬噸(可近似地視為消費量),有約2012個擠壓廠,生產能力1850萬噸左右。1930年歐洲出現了鋼的熱擠壓,但由于當時采用油脂、石墨等潤滑劑,其潤滑性能差,存在擠壓制品缺陷多、工具壽命短等致命的弱點。鋼的擠壓真正得到較大發展并被應用于工業生產,是在1942年發明了玻璃潤滑劑之后。


  擠壓是對放在容器(擠壓筒)內的金屬坯料施加外力,使之從特定的??字辛鞒?,獲得所需斷面形狀和尺寸的一種塑性加工方法。與其他金屬塑性加工方法(如軋制、鍛壓)相比,擠壓法出現得比較晚。約在1797年,英國人布拉曼(S.Braman)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臺用于鉛擠壓的機械式擠壓機,并取得了專利。1820年英國人托馬斯(B.Thomas)首先設計制造了液壓式鉛管擠壓機,這臺擠壓機具有現代管材擠壓機的基本組成部分:擠壓筒、可更換擠壓模、裝有墊片的擠壓軸和通過螺紋連接在擠壓軸上的隨動擠壓針。從此,管材擠壓得到了較快速的發展。著名的Tresca 屈服準則就是法國人Tresca在1864年通過鉛管的擠壓實驗建立起來的。1870年,英國人Haines發明了鉛管反向擠壓法,即擠壓筒的一端封閉,將擠壓模固定在空心擠壓軸上實現擠壓。1897年法國的 Borel、德國的Wesslau 先后開發了鉛包裹電纜生產工藝,成為世界上采用擠壓法制備復合材料的歷史開端。大約在1893年,英國人J.Robertson發明了靜液擠壓法,但當時沒有發現這種方法有何工業價值,直到20世紀50年代(1955年)才開始得以實用化。1894年英國人G.A.Dick設計了第一臺可擠壓熔點和硬度比較高的黃銅及其他銅合金的擠壓機,其操作原理與現代的擠壓機基本相同。1903年和1906年美國人G.W.Lee申請并公布了鋁、黃銅的冷擠壓專利。1910年出現了鋁材擠壓機,1923年Duraaluminum最先報道了采用復合坯料成型包覆材料的方法。1927年出現了可移動擠壓筒,并采用了電感應加熱技術。1930年歐洲出現了鋼的熱擠壓,但由于當時采用油脂、石墨等潤滑劑,其潤滑性能差,存在擠壓制品缺陷多、工具壽命短等致命弱點。鋼的擠壓真正得到較大發展并被應用于工業生產,是在1942年發明了玻璃潤滑劑之后。1941年美國人H.H.Stout報道了銅粉末直接擠壓的實驗結果。1965年,德國人R.Schnerder 發表了等溫擠壓實驗研究結果,英國的J.M.Sabroff等人申請并公布了半連續靜液擠壓專利。1971年英國人D.Green 申請了Conform連續擠壓專利之后,擠壓生產的連續化受到極大重視,于80年代初實現了工業化應用。


 由上述可知,擠壓技術的前期發展過程是從軟金屬到硬金屬,從手工到機械化、半連續化,進一步發展到連續化的過程。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20世紀80年代初期,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對建筑、運輸、電力、電子電器用鋁合金擠壓型材需求量的急劇增長,近20年來高速發展的工業技術對擠壓制品斷面形狀復雜化、尺寸大范圍化(向小型化與大型化兩個方向發展)與高精度化、性能均勻化等要求的增多,以及廠家對高效率化生產和高剩余價值產品的追求,促進了擠壓技術的迅速發展,具體表現為:


(1)小斷面超精密型材與大型或超大型型材(如大型整體壁板)的擠壓、等溫擠壓、水封擠壓、冷卻模擠壓、高速擠壓等正向擠壓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2)反向擠壓、靜液擠壓技術應用范圍的擴大。


(3)以Conform為代表的連續擠壓技術的實用化。


(4)各種特殊擠壓技術,如粉末擠壓,以鋁包鋼線和低溫超電導材料為代表的層狀復合材料擠壓技術的廣泛應用。


(5)半固態金屬擠壓、多坯料擠壓等新方法的開發研究等。從應用范圍看,從大尺寸金屬鑄錠的熱擠壓開坯至小型精密零件的冷擠壓成型,從以粉末、顆粒料為原料的直接擠壓成型到金屬間化合物、超導材料等難加工材料的擠壓加工,現代擠壓技術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開發與應用。